與青山有約

與青山有約
    
開窗看見青山綿延天外,很養眼。

我家與青山為鄰,這座從我家橫臥出去的中低海拔山脈,它不高聳,不險峻,沒有萬丈深淵,億萬年堆積而成的岩脈,就像是一條下凡的臥龍,從東到西神龍見首不見尾地嵌入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的肉體。

它就是位於台灣最北的“基隆山脈”。
我稱它為“天涯知己”,我喜歡它。
它保存了大量的生態資源,就像是一道拱出地面的巨大臂彎,綠意婆娑地圈圍著我們,給我們詩意,給我們清新。壯碩的大榕樹像古老的美人;掌大如扇面的蒲葵總是向我們揮著那肥大的手;還有臨風玉立的檳榔樹和高高在上的椰子樹,與肥美的芭蕉永遠有對望不盡的眼睛;散落的小鳥在椰殼中跳來跳去,彷彿在啾啾地絮說著亞熱帶不盡的風情。

我之所以喜歡它,是因為它沒有車塵的污染,沒有人為的噪音,比起臨近的台北陽明山、七星山和觀音山,這裡沒有觀光酒店的炊煙,沒有華麗的人工造景和電子聲光。他天然靜謐與台北的鼎沸人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它每天無聲的靜候著朝陽,又送走了晚霞。世世代代為我們基隆人著根有力地吞嚥著風雨,虔敬地保護著大地與共生。

我之所以喜歡它,更是因為它東臨茫茫的太平洋,西望碧波萬頃的台灣海峽。站在山脈盡頭,與天很近的地方出神,我常常一個人在這里站成了影子。眺望血脈相連的故鄉青島,相思著千里之外的母親家人,蘇格蘭的《歸鄉歌》點點滴滴就在那波濤洶湧的浪尖響起:“我看到家鄉溫柔的月亮,映照在磨房旁的水塘上,那如銀白絲緞的光帶,纏繞至農舍的山坡旁……”

這凸起的山丘和蜷延的地表褶皺,融入多少太平洋的濕潤,嵌入多少骨血的鄉愁,抵禦了多少颱風和傾盆而至的驟雨啊!

清晨,推開窗子與青山對望,如潮的綠蔭便湧著擠著攀上窗台,不遠處的山芋葉片像一個個簇擁的人頭,跟我打著招呼。油綠的無名小草冒出碩大如鑽的水珠,渲染著雨林的氣味,每當清風翻過片片樹葉,彷彿有千萬隻“山魂”般小手在群樹高歡,嘩啦嘩啦地給我鼓掌。最愛在山中漫步的我,嗅著旋上鼻尖的草香,我的魂和山的魂立刻對接。促使我快意地穿上休閒裝,穿過椰影婆娑的巷道,順著直通大山的扶欄爬上石階。出塵​​的山中腹地上,有依山而建的小木屋,茅草為頂,木板為牆,斑駁的厚門板上還掛著一個褪了色的椰殼浮雕。木屋前一位老人和狗,加上點點滴滴漏下來的陽光絲線,遠山、近樹、綠野、雲影,逐次疊成一幅空曠脫俗的熱帶雨林原始畫。畫中的老人像是守山的山地同胞,高高的顴骨,深陷的眼窩,滿臉憨厚朴實,在光影靜止的小屋前伴著他的老狗,安詳的近乎不真實。他讓我想起巴休的禪詩:“靜靜地坐著/什麼也不做/而當春天來臨時/草木就自然生長”。

初春的三月,俯首大地的谷盆,非洲的鳳鮮花、薰衣草都開始浪漫起來,我卻特別偏愛一種“含笑”。它樹深只有一人多高,枝多葉小了無姿色,枝頭間拇指大小的點點花苞,含羞地隱藏在低矮的灌木叢中。它的相貌沒有夜來香那麼跋扈,也沒有牡丹花那麼張揚,它一年四季只靜靜地孕育著六枝花瓣的淡黃色花朵,但它突然綻放的香氣,把微風都熏成了仙氣,染香所有人的肺葉。這種純樸與濃香,讓我突然理解了最簡單的敬畏與謙卑,也突然明白了當地人盛夏時常常會採擇未放的含笑花苞,以甜味的一瓣心香供奉神明。

家常的日子,雲卷雲舒,我們就在時光蹉跎中播撒著生命,大自然是我“會心”的天涯知己,更像是紅塵裡的一個“道場”,磁石般吸引著我與“不食煙火”的青山相約。一個人能夠按時地走出人情陋巷,放下報紙,關上電視,離開疲勞轟炸的新聞轉播,到碧樹連天的山中走走,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與消福。每當我的腳掌踩在這片出塵的淨土上,我的心就變得異常寧靜,因而我常常不惜光陰甘願撲進它的懷裡,像一片樹葉一樣把自己放逐於山中,在裡面發發呆,合合眼,或靜坐一棵樹下,讓靈魂進入樹,感受大樹的寧靜;或赤著腳在裸土上走走,讓腳心每一條溫熱的血脈,與大地脈動合為一體。

在這種安詳的時光裡,我經常暗自尋思:我是一顆樹嗎?我是一片雲嗎?為什麼我的眼裡抽出綠葉,為什麼我的口裡呼氣如雲?我的內在宇宙能量(生命熱能)為什麼會與外在的宇宙能量連接一起?生命會再度回到自己的原初嗎?身邊的綠樹、山崖及浮著苔痕的石壁,彷彿都是我的“石頭禪師”,石頭禪師會藉四季榮枯給我講出這樣一個故事:“當微風吹過花樹時,有些花朵便落在地上,另一些則仍留在樹上,長成小小的青澀果子,當風雨再一次吹來,一些青色的果子也隨之落地,有些則已近成熟。人,就像風中的花朵和果實,也在生命不同階段中’墜落’。有的在胎中就夭折;有的則英年早逝;有的卻壽終正寢”。面對安謐的山谷,光陰的喘息,石頭禪師的故事,讓我突然開竅,感覺“人終要老,花終要落”之人生無常,萬千姿態和百萬辛苦,最後都會變成一抹悄然而去的雲…​​…

時空漸漸沉埋,突然一片落葉,落在我的肩背上,像是山野的手撫慰著我的肩膀,讓我想起印度哲學家奧脩大師的話:“當你完全忘記自己,寧靜就降在你身上”。此時我才驚覺我們“內在的宇宙能量是存在的”。尤其是當你化景成情,獨處於萬物靜默的況味中,聽過什麼,悟過什麼。在與大自然的共振裡,一股能量把你雕塑。它是向內求,而不是向外要的。那種大洋般與宇宙會心的感動,會讓你生出一種很新的能量,讓你從油膩的世俗裡拔出自己,進而把世俗的得得失失陰陰晴晴,也都當成耳旁風,當成路邊背光的石頭。因為“人的能量是以意識形成的”,而意識可以淨化人心,主導人生,孕育文明。

這使我想起十幾年前,我到馬來西亞觀光時,竟無知的跑到廟裡,請求外國和尚在我頭上灑淨水幫我祈福。如今想來,“心”是萬物之本,一個人沒有把心照顧好,只是外求,即使跑到世界盡頭也是徒勞的。而所謂一個人的“內在宇宙能量”,就世俗而言,就是內在的正向信念。有器量、有智慧、有良善之德。不管是得失、禍福、溶入浮名,都能以平常心隨緣善處。因為愈懂得驚天愛神,謙卑惜福,就愈能享受生命的喜悅,愈能以開闊的胸懷包容這個世界。正如法國大作家雨果所說:“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,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廣闊的的是人的胸懷”。而我們內在能量的積蓄,不正是這種比海洋比天空還要廣闊的胸懷嗎?

山上山下,兩個不同的世界,一個是煙煙云云的滾滾紅塵,一個是靜靜素素的天然道場。特別是當生命華麗轉身,情定山海之時,認認真真去看一座山,按時走過凡俗的細碎,凝神靜氣“意出塵外”見證自己的渺小,進而倒空我的慾念之懷,掬一杯自然天成的宇宙能量。在“天涯知己”千古流翠的山坡厚土之寬敞大肚上,深切感悟“人生原來是可以很單純的”,哪怕你只是“與青山有約”,不也一樣追隨時代而進步嗎?

 

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日

 

 

一路走來 suyi 部落
http://suyiart.pixnet.net/blog
suyi 阿團 Go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uyiart
連絡方式:0937-054080 ( +886-2-24574310 )

發佈留言